泗泾镇赵非泾社区居民钱雪芳拥有一个三代同堂之家。其特殊之处是除了夫妻二人、女儿女婿和两个外孙之外,家里还有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叔子。多年来,一家七口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好家风名满社区。
苦乐同担 三十年如一日
结婚前,钱雪芳就知道丈夫有一个先天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的弟弟,需要家人事无巨细地照顾。成婚后,照顾小叔子的责任落到了钱雪芳身上。丈夫的亲人就是自己的亲人。虽然时有不便,可在钱雪芳心中,一家人就应该风雨同行、苦乐同担。“如果把他交给别人,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情感上我接受不了。”钱雪芳说,“小叔子的性格脾气或是生活上的需要,我最了解,别人照顾肯定没有我照顾周到。”
一次,小叔子因心脏病住进了医院。治疗期间,钱雪芳不分昼夜陪伴,后因体力不支,自己也病倒了。待自己身体稍有好转,她又不顾孩子们的劝告,坚持去照顾小叔子。
结婚三十多年,钱雪芳便照顾了小叔子三十多年,一日三餐天天变着花样做,还要为小叔子喂药、喂汤。因为不放心小叔子,钱雪芳很少出去玩,“否则心里不踏实”。
一次,自己侄子结婚,她要到娘家帮忙几天,便带着小叔子一起去。在钱雪芳的精心照顾下,长期卧床的小叔子几十年来竟从没长过褥疮,还逐渐能自己安坐在椅子上了,邻居们看到了都说这是奇迹。而钱雪芳的丈夫也在心里暗暗敬佩:“一万多个日子,三十几年如一日,太不容易了!”
与人为善 好家风代代相传
钱雪芳家庭的故事在社区里广为流传,钱雪芳也成为了居民心中公认的好媳妇、好嫂子,遇到难事都会想到找她帮忙。
据居民说,很多年前,钱雪芳家隔壁住着一对租住在此的夫妻,起早贪黑做豆制品生意。夫妻俩的孩子出生后,他们不忍心大清早出摊时将年幼的孩子叫醒,便让孩子留在家中,请钱雪芳抽空帮忙照看。有一次,钱雪芳上门时发现孩子被困在厚重的衣物和棉被中,已经哭成了泪人,她当即心生怜悯,于是和家人、邻居商量,以后这对夫妻清晨出摊时就把孩子带到自己家里,让孩子能得到安全的照护,这一照护便是多年。“这样的善举比比皆是,多得数不清了。”邻居们这样告诉记者。
在钱雪芳看来,爱护亲人、助人为乐都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但正是点滴善小,一次又一次感动了大家。在钱雪芳的感染下,女儿、女婿和孙辈们都十分孝敬老人,尊老爱幼、与人为善的观念在这个大家庭里代代相传。松江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