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妙趣的“竹筏游”。“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武夷一小溪”,这是郭沫若所写赞美武夷山九曲溪的诗句。九曲溪经星村镇流入武夷山,折为九曲,全长十五华里,清澈碧绿的溪水,在千崖万壑之间萦回而过。
武夷山的主要风景,大都依水而列于一曲至九曲的两岸,所以游人只要借助竹筏,花上两三小时,沿着群峰夹峙,曲折回环的水溪顺流而下,就可以一路观赏到壁立两岸的武夷诸峰,满载山光水色尽兴而归,这真是独具妙趣的一种旅程。九曲的次序是逆流而数的,以晴川一带为一曲,洛香潭以北为二曲,雷磕滩上下为三曲,卧龙潭为四曲,平林渡为五曲,老鸦滩为六曲,獭控为七曲,芙蓉滩为八曲,过浅滩为九曲。宋朝大学问家朱熹曾写下一首《九曲棹歌》,评述九曲之美景。头四句是:“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箇中奇绝处,棹歌闻听两三声。”
现在我们游九曲溪,往往是从星村镇码头乘竹筏顺流而下。竹筏用八根大竹扎成,中间安放二三张竹椅。船工手拿长蒿,只要往水中使劲一点,竹筏就在潺潺的溪流上轻盈地向前荡去。溪水浅的地方,竹筏往往要擦着溪底的鹅卵石而过;溪水深的地方,一篙插不到底。游人泛筏九曲溪上,只见一座座高陡险峻的峰峦扑面而来,景象万千,真是一步一景。正如宋代名相李纲的诗中所说:“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溪边到岩岶倒影浸寒绿。”
船工们大都兼任导游。一路上,他们边撑篙边向游客指点着两岸山山水水的来历和相关的轶闻趣事。竹筏刚从九曲转入八曲,船工就指着左侧水中的两块大石头说:“瞧,这是上下大龟”。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水中果然有两块形状极像乌龟的石头重叠水中。接着,船工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朱熹和丽娘”的故事。据传,朱熹辞官回到武夷山后,独居深山钻研学问。一日,善良的狐狸精化成少女丽娘前来拜朱熹为师。丽娘不但聪明,而且温柔多情。对朱熹的生活起居关怀备至,两人逐渐产生了爱情。后来,有一对乌龟精从中作梗,丽娘遭到毒害。朱熹非常悲愤,奋力将笔似利剑般朝乌龟精扔去,乌龟精慌忙逃窜,刚爬八曲,就爬不动了,变成了一对石龟。
竹筏途经七曲的城高岩、棋盘石,六曲的仙掌峰、天游峰,五曲的仙迹岩、隐屏峰和四曲的李仙岩、仙钓台等处时,船工又一一介绍了相关掌故和动人传说。不一会儿,三曲到了,只见丹障嶙峋、高耸云端的小藏峄危立溪畔。仰望峰腰的绝壁,有几件板状的物体隐约可见,那就是闻名中外的架壑船和虹桥板。据考证,这些被喻为“仙舟”的架壑船,是古代武夷山一带少数民族的形制奇特的棺枢;虹桥板则是用以支架船棺或架设栈道的木板,迄今已有三四千年历史,但这些东西究竟是用什么办法安放到离地几十丈高、人不能上又不能下的悬崖绝壁上的,这至今还是个谜。这谜留给游人,倒是更增添了仙山的种种神秘色彩。
峭拔挺秀的玉女峰和气势磅礴的大王峰,分别位于二曲和一曲,被铁板嶂分隔在溪水的两岸。这里曾流传着“大王与玉女”的故事。玉女下凡跟一个名叫“大王”的勤劳小伙子相爱,后因铁板鬼向玉帝告发,玉帝发怒而将大王、玉女点化成石峰;又把铁板鬼点化成铁板嶂,横亘在大王峰和玉女峰之间,永远阻碍着这一对情人相会……
泛筏九曲溪上,一路水回山转、岚影永镜,看不尽的美景,听不完的故事,游人无不称道奇趣无穷。这正是“武夷之山如图画,中有玉洞藏仙都。一溪穿空舞澎湃,九曲度尽方盘纾。”(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