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徐悲鸿别号“黄扶”的由来

相益辉
2021年06月10日  浏览量:96

大画家徐悲鸿别号“黄扶”,这是他为了纪念两位朋友的扶持而起的一个名称。它既包含着对朋友的诚挚情谊,也反映出他青年时代所走过的一段艰苦路程。

1915年,徐悲鸿由故乡江苏宜兴来到上海,想谋一糊口之地,以图日后的进取。他手持同乡徐佩先的介绍信,找当时商务印书馆的黄警顽引见该馆《小说月报》主编恽铁樵,要求谋一绘图工作,以解决食宿的困难。恽看了他的几张画稿,认为可以推荐他画语文教科书插图,但又表示要征求语文部负责人的意见后,才能确定,嘱徐悲鸿在上海多留几天等待回音。

几天过后通知来了,但使徐悲鸿大失所望。通知说,语文部三位负责人,两位已经通过,有一位坚持不同意,所以只得作罢。徐悲鸿失望之余,心情大为沮丧,只得再去商务印书馆找黄警顽,并对黄说:“我无颜回去,在上海也只有这一位朋友,我走了!”说完,低着头,拖着沉重的脚步,向黄告别。黄开始没有注意,既而一想,觉得徐悲鸿神情有异,连忙放下手头工作,大步流星地一直追赶到外滩,果然看见徐悲鸿在黄浦江边徘徊踯躅。他想,糟糕!莫非徐真地要寻短见?于是便不顾一切地冲到徐悲鸿身后,一把将他抱住。徐回头见抱他的是黄警顽,不觉眼泪像断线珠子似地掉了下来。

通过详细交谈,黄警顽才了解到,徐悲鸿的旅费已用尽,拖欠旅馆的宿费,被驱赶出来,还扣住了行李,处境非常狼狈。黄警顽连忙安慰徐悲鸿,劝他不要悲观,要经受住困难和挫折,并邀请他到商务印书馆宿舍同住(其时黄警顽只有二十多岁,尚未结婚,单身住在宿舍里),答应慢慢再为他想办法。

黄警顽在商务印书馆专事营业上的接待工作,与教育界和出版界的人士颇多交往。当时,许多学校提倡拳术,鼓励学生练习“谭腿”,而学校又都缺乏像练习“谭腿”的挂图。黄警顽知道这一情况,便走访一家书局经理,建议他们出版一套《谭腿图说》,由徐悲鸿为这套图说绘画,自己按图编写解说。

经这家书局同意后,黄警顽就利用业余时间摆谭腿架势,徐悲鸿照看架势逐一绘成图样,绘完全图,交付书局出版,一次就拿得稿费三十多元,黄警顽分文不留,全部交给了徐悲鸿使用,这样徐的食宿费用便有了着落。以后,黄又介绍徐到审美书馆绘制花鸟条屏,也得了不少稿酬,使徐的生活开始趋于安定。

后来黄警顽与湖州丝商黄震之谈到徐悲鸿的情况,盛赞徐的绘画才能。黄震之听了为之动容,请他将徐的画稿带去看看。黄震之一见徐的画稿,便大为赞赏,对徐的遭遇更深表同情,表示愿意尽力相助。他叫人清理出一间较为幽静的房间,给徐悲鸣居住,让他有个较好的环境看书作画。得到黄震之的这番照顾,徐悲鸿更加勤奋努力。他每天除看书作画外,还用功学习法文,因为他法文学得有了基础,后来便顺利考入震旦大学,得去法国留学。从此绘事日精,成了一位享誉中外的画家。

徐悲鸿成名后,念念不忘这两位黄姓朋友在他困难时所给予的扶持和帮助,因此便选用“黄扶”这两个字,作为自己的别号,以作纪念。相益辉

上篇:衣襟划破功自成
下篇:“是第二根弦断了”
分享到

↑ TOP


http://1.15.183.186/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民晚报社区版古镇泗泾
http://1.15.183.186/content/2021-06/10/000118.html
新民晚报社区版古镇泗泾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