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泗泾镇尚健在的耄耋老人中,只要提起“太保阿书”这个名字,无不切齿痛恨。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在民国年间以“太保阿书”为首的蛰居在太湖水域的匪徒对泗泾镇的两次抢劫。
据《泗泾镇志》记载和部分尚健在的老人回忆,太湖匪首“太保阿书”,其名徐天雄,他纠集一帮亡命之徒,聚居在太湖之中,扯着“天下第一军”的大旗,专事抢劫为生,致青浦、松江一带深受其害。而泗泾镇因水路交通便捷,又殷实富饶,让湖匪眼红不已,蠢蠢欲动。
民国十六年(1927年)9月27日下午2时,在泗泾镇西市街日升昶米厂前出现几艘木船,为首的一条船上还装着一门大炮,扯着“天下第一军”的旗号,直冲泗泾而来。这是"太保阿书"匪徒对泗泾镇的第一次抢劫骚扰。
他们在日升昶米厂前上岸,首先割断了通向松江县城的电话线,继而冲进泗泾警察局,抢去枪支,随后直奔大街。由于湖匪突然袭击,镇上毫无防备,以致湖匪疯狂抢劫如入无人之境。镇上祥和、庆和两爿典当被劫一空,许多商店、居民家庭横遭洗劫。据不完全统计,那次全镇被劫的金银财物等价值约40万元。这是泗泾镇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
自从那次洗劫事件发生以后,为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泗泾镇各界人士以商界为首筹建组织保卫团,招募队员36人,团长由镇长兼任,队长姚伯华,营房设在泗泾镇武安桥北堍的关帝庙内,昼夜设防、站岗放哨。保卫团还购买了两挺机关枪和若干步枪、弹药武装配备。
民国十八年(1929年)农历九月初二,“太保阿书”匪徒又对泗泾进行了第二次抢劫骚扰。这天下午,下着濛濛细雨,“太保阿书”率领十多条船,近200人,在泗泾镇西市口上岸,列队进镇,当先头人员荷枪实弹、手举旗帜冲至西大桥(即武安桥)时,被常驻在关帝庙的镇保卫团岗哨发现,立即开枪射击,第一个执旗的土匪当场中弹毙命,双方展开了激战,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队长姚伯华带领队员主动转移至关刀河(关帝庙旁一条通泗泾塘的小河)有利地形与湖匪继续战斗,双方激战半个多小时,互有伤亡。由于这次镇上早有提防,再加上保卫队员在数倍的敌人面前,毫不气馁胆怯,英勇作战,击退了湖匪的侵犯。各商店闻枪声也立即打烊关闭,因此这次仅祥和典当及镇上少数的居民家被劫,损失不大。战斗中保卫队员死亡3人,居民死亡1人,湖匪也死伤多人。
这次湖匪企图在泗泾大掠一番,因此来的匪徒人数和船只都比上次要多。不料在泗泾保卫队员的英勇抗击下未能得逞,反落得死伤多人的下场,只好灰溜溜地溜回了太湖匪巢。
从此以后,“太保阿书”匪徒,就再也不敢来泗泾骚扰抢掠了。
孙若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