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这为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提供了根本的价值遵循。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奋斗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连续执政70多年,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就是因为其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所以,广大人民群众理性地认同,坚定地支持中国共产党。
总书记多次总结过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成功经验,他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也有深刻感悟。2015年2月13日,总书记回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时深情地说,我在这里当了大队支部书记。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今后有条件有机会,要做一些为百姓办好事的工作。他曾饿着肚子问周围的老百姓,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日子算幸福生活?老百姓给了三个答案:第一个目标是希望不再要饭,能吃饱肚子;再进一步,就是能吃上纯高粱米、玉米面;第三个目标是,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总书记说,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之后,无论是在哪里任职,他都竭尽全力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取得突出成绩,赢得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同。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科学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生、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们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落下,一个也不能少,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全面深化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初心使命,必须体现在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行动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诚如一位老一辈革命家所言:“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百年历史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因此,在奋进的征程上,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我们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筱贤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