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摸清底数、对“症”下“药”

同润社区解决停车难有一套

吴静怡
2021年11月10日  浏览量:101

同润山河小城停车状况大为改善 高倩文 摄

每天晚上回家停车要靠“抢”“捡漏”,一个停车位比“双十一”秒杀还难,就算停到了车位,第二天早上也有“意外惊喜”……这样的停车难题已经困扰同润山河小城的居民们许久,但最近,这个停车僵局被破解了!

同润山河小城建于2008年,居民3514户,小区内共设置停车位1810个,其中地面车位936个,地下产权车位874个。由于建设时间较早,小区在规划初期并未预料到未来人口和车辆数量的激增问题,加之如今城市化高速发展,外来人口导入量和小区内房屋出租率增长,导致原先的社区停车位规划与现有实际车辆数不能匹配,从而引起停车难问题的加剧。

“车挡车、车堵路现象最严重的时候,我们每天早上都会因为停车问题接到报警,居民与居民之间、居民与物业、居委会之间的矛盾逐步升级。”提起当时的乱象,小区物业相关负责人依然难掩头疼。

能否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停车管理办法,规范小区居民的停车行为?

“走出去”+“请进来”,充分调动积极因素

“要想解决问题,不能只顾着自己拍脑袋想,‘闭门造车’没有用,要多走出去,看看别人的经验做法,也要把居民们请到我们这来,听听他们内心的真实需求。”同润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彭钰伟说道。自今年初起,居民区工作人员就多次前往闵行等地具有停车改革经验的多个小区,上门“取经”,通过实地调研,将适合本小区情况的做法进行整合吸收。

过程中,不断倾听居民诉求,先后6次召开业主代表座谈会,大家一一说出自己的想法、需求和意见,不仅让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居民所需,有助于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更让业主直接参与到社区管理的过程中,增强了社区主人翁意识。

在颇具难度的征询工作方面,居委会也“请”来了得力助手。“同润山河小城面积较大,住户也多,光靠楼组长和志愿者的力量效果微乎其微。但小区里70%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如果能通过年轻力量帮我们一起打通年轻人这个群体,那我们的工作就会顺畅很多。”顺着这个想法,居委会试探性地与几位年轻业主进行了交谈。“没问题!解决停车问题是好事,我们一定全力相帮!”就这样,年轻人+楼组长的“新老”模式成了同润山河小城的一道新气象,也帮助居委会成功收回了超过全小区三分之二住户的2416张投票,《同润山河小城停车管理办法》得以正式通过、实施,这样顺利的结果就连“见多识广”的第三方指导老师都大呼“不可思议”!

内联+外拓,盘活停车资源

小区内有3500余户住户,停车位共1800多个,但小区居民的汽车保有量有多少却还是个未知数,要解决停车问题,摸清底数是关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六条“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的规定,居民区开始对小区业主的第一辆车进行登记。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我们要首先保证业主的停车需要,但由于现在生活条件的提升,许多住户家里都有不止一辆车,出于公平考虑,经过协商,在车位有限的情况下,首先保证每户业主的首辆车车位。”居民区相关负责人解释道。经过梳理,小区业主的地面首辆车登记数量达到了1200多辆,地面的936个车位已不能满足。为此,工作人员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在不影响正常出行的基础上允许居民在小区内道路上有序停车。“居民的硬需求和小区的软环境都要兼顾,与其一刀切的强制管理,不如有温度的人性化措施。”

在排摸小区整体车位情况的同时,工作人员发现800多个地下产权车位并未“物尽其用”。“开发商手里还有一部分车位没有卖出,还有一些业主买了车位却并没有使用。”为了盘活这部分地下车位,居民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说服开发商及业主将空闲车位出租给其他有需要的业主。

业主的停车问题解决了,租户的车怎么办?“我们一开始的设想是在满足业主的首辆车需求的基础上,将多余的车位安排给租户,但在登记过程中发现车辆数目远超我们的想象,车位缺口还很大。”小区里停不进,居民区工作人员便把目光投向了小区外。

原来,距小区不远的润江菜场对面有一处较大的公共停车场,最初是为了方便前来买菜的居民就近停车而设置。经过了解,该停车场在夜间的使用率较低,车位较充足,于是,在与相关职能部门、停车场管理方协商后,决定以低于标准价格的优惠包月价,引流部分居民的停车需求。“虽然菜场的停车场离小区有一段距离,但总归有个能安心停车的地方,而且我们都还年轻,多走个十分钟就当锻炼身体了。”说起这个“家门外”的停车场,不少居民还是表示理解与接受。

人员+技术,强化规范管理

停车资源需要整合,各部门、各单位的管理力量更要联合到位。为了保证停车管理办法的顺利实施,居委会、物业及业委会商议决定每天17:30后禁止临停车辆进入,并重新启用临停车辆50元/天的收费标准,同时早晚加强派出所、城管等执法力量,保障秩序,并加强志愿者日常巡查、保障、引导。“临停车辆50元/天的标准是第一届业委会时就定下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个标准形同虚设,此次我们重新启用,目的不是为了收费,而是为了减少临停车辆进入小区,占据停车位。”居民区相关负责人说道。

考虑到房屋和车辆买卖带来的信息变更,出于公平性,居委会、物业及业委会决定对需要车位的居民实行排队登记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保证公平,先来后到,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二是能有效地将小区内部的车辆控制在1300辆左右,确保停车乱象不返潮。”

除了人员到位,同润山河小城还将地下车库的道闸系统进行了技术升级。“《停车管理办法》实行后,小区内的整体秩序有了很大改观,但我们发现,一些地下产权车位的业主有时为了方便,就把车停在地面,这就导致了地面车位不够,地下却空着的现象。”在技术升级后,若系统没有在2小时内接收到原本该停进地下车库的车辆进入信息,则将该车辆按照临停标准进行收费,以保证地面和地下车库的充分利用。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三驾马车”拉高居民认同感

看似简单的《停车管理办法》,破解了困扰大家多年的停车难题,这背后是对几千户居民、上千辆车辆、数十个管理部门的多次排摸、沟通、协商。从初步想法到前期筹备,再到组织实施,这一系列长达大半年的过程也被同润山河小城的居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原先,居民对我们的工作成果总是不太满意,对工作人员也不太信任与认可,但随着此次停车问题的解决,很多居民的态度有了极大转变,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伯伯,满脸坚定、声音洪亮地对我说:‘我相信你们居委和物业,以后的工作我都无条件支持!’他的话让我们对未来的社区工作都信心满满,也让我们觉得大半年的坚持和努力都是值得的。”回忆起居民的鼓励,彭钰伟满是感慨。

如今,同润山河小城的新一届业委会也已组建完成,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不仅“拉快”了社区治理速度,也“拉高”了社区管理质量,更难能可贵的,是“拉高”了上千户居民对社区工作者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增强了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通讯员 吴静怡

上篇:没有了
下篇:泗泾镇举办农耕文化节
分享到

↑ TOP


http://1.15.183.186/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民晚报社区版古镇泗泾
http://1.15.183.186/content/2021-11/10/000305.html
新民晚报社区版古镇泗泾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