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动物吃植物是天经地义、再正常不过的;但植物吃动物,似乎是很新奇且难以置信的。其实在世界上常见的食虫植物有四百多种,在我国也有三十多种哩。
食虫植物大都生长在缺乏氮素等矿物质养料的地方,根系往往不发达,吸收能力又差,除了自身叶绿素所创造的一部分养料外,还必须由其他的养料作补充。在长时间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中,它们的叶子构造逐渐开始演化,形成了各种奇妙的捕虫工具,从捕获物中吸取补充营养。下面介绍三种食虫的珍稀植物:
猪笼草:蔓生植物,共有70多种,在我国广东南部有一种猪笼草,叶互生,叶端有一个“捕虫笼”,成漏斗形或圆筒形,颜色、花放都很美丽。上面有一个半开的笼盖,防止雨水淋入。笼盖附近有蜜腺或发出香味以引诱昆虫。笼的内壁非常光滑,笼口能开合收缩。笼内分泌黏液。小的笼只有拇指大小,最大的可容一至二升水。昆虫或小动物只要滑跌入笼,就很难再爬出来。于是被笼内黏液中的酶或细菌所分解,或为猪笼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捕蝇草:宿根草本植物,属茅蒿菜科,叶片圆形、肉质,从中脉分为两半,呈直角开张,边缘有刺毛。叶片上有细毛,感觉灵敏,昆虫触及这些细毛时,叶片迅速闭合。最灵活的昆虫,在这种突然袭击下也只有俯首就缚。一周左右的时间后,捕获物被叶片分泌的消化液所分解进而吸收,叶片再重新张开。
瓶子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属瓶子草科。没有茎,叶瓶状,尖端有一个小叶片像瓶盖一样,基部内壁密生倒刺,昆虫陷入以后,受这些倒刺的阻碍,无法再逃逸,最后都被瓶内膛所分泌的酶和氨基酸所分解,进而被吸收。何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