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泗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使命任务,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多点发力,广泛凝聚文明实践合力,提升城市文明进步指数。
持续巩固“1+39+X”三级阵地建设,拓展文明实践阵地“朋友圈”与规模效应
泗泾镇持续巩固新时代文明实践“1+39+X”三级阵地建设(即:1个镇级分中心、39个居民区实践站、X个实践点),让文明实践成为群众学习理论政策的学校、丰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和开展志愿服务的平台。目前,泗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下设39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站,3个实践点。
“三宅又一生”和“马泗宾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位于泗泾古镇,在古镇保护与更新利用的过程中发挥文化育文明的积极作用。围绕文明实践六大行动,结合泗泾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在这里既能品读文化、陶冶情操,也能在公共空间找到自己喜爱的公益课程。其中,“三宅又一生”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还通过与上海音乐学校、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高校合作,积极纳入新华书店新概念文化书店等社会资源,并通过向社会各界开展各类宣讲课堂、志愿服务、文化体验等活动,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举行教育活动。
去年,“三宅又一生”“马泗宾堂”两个文明实践点代表松江参加“文明实践在上海”系列直播活动,通过传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播泗泾文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倡导文明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期,分中心在国稷美术馆增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通过开展文艺创作、表演、展览等文化活动,感受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魅力,泗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朋友圈”不断拓展,广大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深化拓展“1+10+X”文明实践联合体,多点发力、多方联动培育特色品牌项目
泗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充分利用好泗泾红色文化资源(2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优势,围绕“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找准泗泾文明实践工作的发力点,不断拓展新路径,培育特色品牌项目。分中心深化拓展“1+10+X”文明实践联合体,围绕“我们的节日”,联合辖区内10家中小学校及社团组织开展未成年人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以泗泾镇“孝行日”推进“孝”文化进学校、进社区,开展万名老人“掌上行”品牌项目。“驻心泗水”特色服务联盟作为泗泾镇内最为人熟知的品牌项目,每月定期在社区开展便民服务、医疗咨询、健康检查、法律咨询等志愿活动,年均活动开展次数在150余场左右。分中心推出“百年风华·恰同学少年”童心向党爱家乡品牌项目,引导青少年深植爱党爱国情怀,让红色基因不断传承,让红色教育不断深入人心。
此外,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史量才故居和马相伯故居,聆听初心故事,谈心得体会,让同学们在演讲中进一步感受家乡的历史与魅力。在此过程中也培育出了如泗泾第三小学的“打着队旗去考察”、泗泾小学的“养正少年在行动、队旗引领寻根路”等一批颇有影响的品牌项目。
泗泾镇还将更充分地利用好史量才故居和马相伯故居,让教育基地不仅成为泗泾学子参加社会实践的打卡地,更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着力打造“养正”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项目,为大力弘扬养正文化,聚力建设更有温度、更为雅致、更有韵味的活力古镇、文化古镇、美丽古镇添砖加瓦。
精心打磨品牌团队,服务领域深入医、教、文、体等“生活圈”
在泗泾镇新时代文明阵地“朋友圈”不断扩容,品牌项目“本地化”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泗泾志愿服务团队也不断壮大、服务领域逐渐深入医、教、文、体等居民“生活圈”。目前,泗泾共有镇级团队12个,服务内容涵盖居民日常矛盾调解、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文化资源配送等多个领域。
“泗家人”是泗泾医院于2019年初成立的一个公益品牌,取义“似家人”“是家人”,旨在营造亲如一家的家文化。旗下共设8个公益子项目,其中“夕阳也温暖”是“泗家人”志愿者针对辖区内失独老人、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开展的一个助老关爱项目。为了给这些特殊的老人提供贴心的服务,泗泾医院深入结对共建的社区,将失独、空巢、独居的老人纳入“夕阳也温暖”活动项目,为每位/户老人提供两至三位“泗家人”志愿者(医疗工作者)长期结对,每逢节假日(重阳节、春节)上门走访看望,开通24小时健康服务热线,为需要来院就诊的老人提供预约、陪诊等绿色通道,让老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友爱。
三年来,泗泾医院“泗家人”志愿服务团队以孝老爱亲的仁爱之心给予老人亲人般的温暖。每年近百人次上门慰问老人,10余人次陪伴老人全程就医。
此外,泗泾镇各社区文明实践站也依据各自特色与居民特长,组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和风细雨调解工作室”是江川社区一支由9名退休居民组成的调解队伍。成立初衷是要化解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解决居民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
“沪剧大家唱”队伍则是打铁桥社区的沪剧爱好者自发组建,丰富了居民业余生活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社区的文化氛围。
通过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越来越多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在泗泾各个社区“落地发芽”,在帮助居民丰富精神文明生活的同时,也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旋律在古镇新城泗泾越唱越响。
通讯员 赵郑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