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成为在旧上海影响最大、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史量才后来盘下《申报》,据说还多亏了沈秋水。
沈秋水原名沈慧芝,是上海四马路迎春坊花翠琴的养女。两人历经种种磨难曲折,终于走到了一起,史量才替她改名为沈秋水。传说她陪嫁的钱财有80多万,首饰也值20多万。史量才靠这笔钱不但盘下《申报》,还开了两家钱庄、一家金铺、一家米行,以后还“吃进”了《时事新报》《新闻报》等报馆,一跃成为上海报业界的巨擘。
沈秋水并非史量才的原配夫人,在遇到沈秋水之前,史量才已与表妹庞明德成婚,并生有一子。这位原配夫人品行甚佳,当年还帮史量才创办了上海女子蚕桑学校,所以沈秋水只是史量才的二太太,只不过,各种迎来送往的应酬由她负责。可没过几年,史量才又有了外室,这个名叫李恩纯的女子亦有才气,在事业上也可帮助史量才,并为他生下一个女儿。沈秋水为此郁郁寡欢,史量才深知她心中的苦闷,为补偿她,特地在杭州西湖北山路上建造了一栋别墅,并亲书匾额“秋水山庄”。这是一幢三间二层小楼,背靠葛岭,面临西湖,对面就是孤山的“放鹤亭”。每逢节假日,史量才就来到山庄与沈秋水一起切磋琴技棋道,沈秋水还焚香弹曲,两人“倚楼无语理瑶琴”。琴兴尽后诗兴勃发,史量才在飘着深秋桂香的书房里挥毫写下了他生平最后一首诗:“晴光旷渺绝尘埃,雨日封窗晓梦回。禽语泉声通性命,湖光岚翠绕楼台。山中岁月无今古,世外风烟空往来。案上横琴温旧课,卷帘人对牡丹开。”
1934年11月13日傍晚,史量才在从杭州返沪途中遭暗杀,同车的沈秋水虽躲过一劫,但惊吓和悲伤难抑,终日咯血不止。她强打精神在秋水山庄布置灵堂祭奠,白衣素服,形容憔悴,怀抱那把和夫君共奏乐曲的七弦琴,在灵柩前拨弹一曲《广陵散》,无限愤恨和悲痛都随着那催人泪下的琴声流淌而出。乐曲将终之时,琴弦“嘣”的一声突然断了。沈秋水满脸惨白,慢慢站起来,抱起断了弦的古琴走向正烧着锡箔纸钱的火钵,颤抖着双手将琴投入火中焚烧,随同她的情和爱一起化为灰烬。
沈秋水还在杭州龙井路吉庆山麓为夫君选择了一处墓地下葬。安葬完毕史量才后,沈秋水毅然决定将秋水山庄捐作杭州的慈善事业,这里被作为“尚贤妇孺医院”。此后,她又将在上海的史公馆捐给育婴堂。而她自己则选择一个简陋的单间,垂下窗帘,整日吃斋念佛,谢绝任何来客,心如止水度余年。
1956年秋水正旺的季节,她溘然去世,享年64岁。
“秋水山庄”现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
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