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实行老年助餐起,江川助餐点开放至今已有9年,报名参加助餐服务的老人累计已有百余人,目前该助餐点仍为21位老人提供就餐服务。
然而,助餐点刚刚投入使用时,前来就餐的老人并不多,只是随着大家“口口相传”和居委工作人员的大力推荐,这一方“宝藏”天地,才有了如今的规模。“一开始,不少不知情的老人还以为是在发什么小礼品,经过询问才知道是老年助餐点,大家一听就都来申请了。”居委工作人员回忆道。
不到10点半,助餐点里已有不少叔叔阿姨“排排坐”了,等待的过程,大家也聊得热闹起来。“今天怎么没看到老王啊,他平时可是早早就在里头看下棋嘞。”“是啊,王师傅今天怎么还没来,一会儿再不来去他家看看,一定是又在家里看电视忘了时间了。”助餐点的老人们之间早已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小默契,相互关心、互相扶持,让晚年生活不再孤独无趣。
开展服务九年多以来,小小的助餐点早已并非单纯发挥“吃吃饭”的作用,更多地成为了邻居间、老伙伴间沟通联系的纽带。
“最大的变化就是菜色越来越好,受益的老人也越来越多!”一边帮助老人分发、打包,一边聊天的李阿姨是助餐点最早的志愿者之一。这9年间,她通过志愿服务,为她的“朋友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而通过助餐点志愿者的辐射带动,也有越来越多老人参与了志愿者队伍,丰富了日常生活。“小郑,下次排班还把我们排一起哦,我跟李阿姨一起有劲呀,我们可是老搭档了!”通过志愿者服务结识的李阿姨和陆阿姨,除了助餐服务外,她们穿着志愿马甲的身影还穿梭在各个角落:创全创卫期间有她们的身影、清洁家园时她们也积极参与其中。志愿助餐服务让她们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成了好搭档,更在生活中成了互相帮助的好姐妹。
“李爷叔!这两天身体还好哇,今天天气好,吃好饭可以去阳台晒晒太阳哦!”助餐志愿者10点半准时敲开了李爷爷家的房门,为他送去热乎的饭菜。李爷爷则一脸笑容,点头致谢。
这样的场景早已持续多年,作为助餐点开设至今的“老会员”,李爷爷一直对老年人助餐服务赞不绝口。由于李爷爷的儿子需要长期出差,他一直担心父亲无人照顾,特别是吃饭的难题,彼时,焦急的他打电话到居委寻求帮助,“居委的郑老师跟我介绍有老年助餐这项服务,我果断替父亲报了名,我也能放心出远门了,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他说道。
据悉,李爷爷今年已有89岁,申请助餐时正巧碰上助餐政策转变,是享受到普惠助餐政策的第一批老年人,由于家住5楼,加之年事已高,每次他单独来拿饭总会让人不太放心。为此,经助餐点志愿者与居委工作人员商议,几位志愿者主动承担了为李爷爷送餐上门的工作。每天中午,李爷爷再也不用迈着沉重的步子下楼,再扶着墙慢慢上楼了。
江川居民区 夏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