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申报文化空间亮相

史量才故居多了一位“新邻居、旧朋友”

吴静怡
2024年02月25日  浏览量:27

“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这是著名爱国报业家史量才先生发出的振聋发聩之声,也是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名言之一。彼时,他将《申报》作为有力的舆论工具,一次次向社会大众传递着爱国思想。

百年后,史量才先生早已故去,但位于泗泾镇江达北路85号的史量才故居作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松江区科普教育基地、松江区市民修身基地示范点、松江区青年书法家协会创作基地等阵地,一直以来都积极主动发挥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精神文明建设,传承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作用。

如今,泗泾古镇焕新开街后,老街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史量才故居旁也多了一位“新邻居、旧朋友”——申报文化空间。

据了解,申报文化空间所在地块原为泗泾镇社区治理中心及老年活动中心。为进一步聚合文化资源,激活地块生命力,泗泾镇特邀上海报业集团解放日报社在毗邻史量才故居的该处打造申报文化空间,并通过展陈布置让居民游客更好地了解史量才及《申报》的故事。

文化空间在设计理念上贯穿“以现代手法融合江南气韵、彰显《申报》文化面貌”的宗旨,注重在地性和公共性,整体风格简约清朗、客观理性中不失温婉灵动,为泗泾古镇营造出“小隐隐于世”的一方闹中取静之地。

空间包含两层,其中一层为微下沉式设计,配有大面积通透玻璃窗;二层为阁楼屋顶设计,外围环绕露天阳台走廊,走廊一端有小片竹坛,在室内亦可通过大面积玻璃窗观赏,充分体现“将原生态自然风光引入室内”的设计手法。

目前,申报文化空间内部一层为常设布局,同时开设咖啡馆——申活馆,集书店、咖啡和互动艺术课堂于一体,不仅能为居民游客提供一隅休闲休憩的场所,更致力于原创设计品牌孵化和文创产业平台搭建。

空间二层为临展厅,定期举办《申报》及相关主题的公共性文化展览。二层首期推出《网红往事·跟着老申报阅读老建筑》特展,展览挖掘呈现了《申报》上有关徐家汇书院、武康大楼、张园、荣宅、黑石公寓等在当前极具人气的上海地标建筑的报道,图文并茂,带领观众穿越《申报》“时光之门”,走入这些“网红”建筑在历史上“从何而来”“如何而变”及“熠熠生辉”的细枝末节与生动场景。

申报文化空间外立面及内部墙面以中灰色清水混凝土为主;二层露天阳台顶部铺设木质纹饰,点缀并中和了建筑本身的硬朗线条,勾勒出以清水混凝土为“底座”,以木质板材为“屋顶”的现代主义江南木构的初步印象,具有视觉辨识度。

此外,申报文化空间与史量才故居同处一个四合院,却各具鲜明特色。后者为历史保护建筑,古色古香,雕梁画栋间充满中式元素。

尽管两者设计语言不同,但都蕴含着内在于泗泾古镇的江南气韵,加之以“申报”为文化情感的强度连接,整个小院仿佛形成了跨越“古今”与“中西”的对话场域。四合院内保留着原有古树,并以花坛围合;同时开辟一池水潭,配以小喷泉,夏日潭中栽种睡莲,饲养小鱼,形成一番别致景观。

通讯员 吴静怡

上篇:刘五公路(泗凤公路—泗宝路)东侧、米易路两侧绿道灯光提升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TOP


http://1.15.183.186/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民晚报社区版古镇泗泾
http://1.15.183.186/content/2024-02/25/000798.html
新民晚报社区版古镇泗泾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