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占地近200平方米,千余棵茶树迎来首次收成

泗泾五小“松鼠茶园”成跨学科学习平台

王梅
2024年05月05日  浏览量:30

一芽一叶一抹香,一人一篓采茶忙。这景象不在茶山,也不在大型茶园,而是出现在松江区泗泾第五小学。校长倪婕说,校园里边边角角加起来近200平方米的茶园,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也成为学校开展劳动、科学探究等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载体。

千余棵茶树首次开采

主茶园坐落于学校西南角,孩子们给它取了个萌趣的名字——松鼠茶园。茶园正中央最早的一批龙井群体种茶树已经在校园里安家落户快3年了。去年,学校又在茶园周边新种了一批“龙井43号”。五(4)班崔正恩是资深“小茶农”,茶园诞生那年就加入了茶园项目化学习小组。“一开始只种了一小片茶树,现在有一千多棵了。”崔正恩说,4月10日是茶园首次大规模开采的日子,他和伙伴们还专门研究了采茶的方法。

正说着,“小茶农”们手持小竹篓进园了。只见孩子们手心向下,大拇指和食指夹住叶上的嫩茎,轻轻往上提,芽叶就进了竹篓。“这叫提手采摘法,适合龙井茶,这样采既不会伤害芽叶,又不会扭伤茎干。”四(7)班夏苏说。

当天,茶园边还支起了炒茶的锅子。搭、抓、抖……待新茶晾晒一段时间后,来自四(3)班的炒茶新手汪筱甜便迫不及待地上手开炒了。“茶叶需经过摊放、青锅、成条、回潮、辉锅等九道工序。”副校长武艳霞说,从种茶到采茶、再到炒茶,茶园项目化学习涵盖的内容很广泛,学校还开发了《工具的使用与土壤的培育》《茶园的土壤酸碱性》等“茶之源”系列课程,希望孩子们能全方位体验、感受茶文化的乐趣。

边打理茶园边实践

有了深度参与茶园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孩子们不仅懂得了“一茶一叶当思之不易”的道理,还掌握了不少打理茶园的“硬科技”。

茶园项目化学习指导教师乐庆表示,近三年茶园探秘时间里,孩子们遇到过许多困难,但庆幸的是大家没有放弃,才有了如今这春意盎然的茶园、沁人心脾的茶香。茶树栽种之初,种茶的土壤也令人“头大”,“除了采购适合茶树生长的黄壤土,孩子们还对校园现有的土壤进行了酸碱度改良。”乐庆介绍,改良过程中,有人选择使用酸性肥料对土壤进行酸碱中和,也有人尝试利用橘子皮制作酸性有机肥液。

“工具的使用和科学的方法在茶树养护过程中十分重要。”令崔正恩印象深刻的是,单是土壤酸碱度测试就耗费了一番功夫,“一开始,我们选用的是pH试纸,发现精准度不高,换用pH计后,测试效果就好多了”。此外,他还发现,大多数植株的枯叶腐烂后是可以作为肥料的,但这并不适用于得了枯叶病的茶树。“一旦发现有茶树得了枯叶病,除了清理茶树上枯黄的叶子,就连掉落在地上的枯叶也要清理干净,否则可能继续传染给其他茶树。”崔正恩说。

茶园文创周边受欢迎

茶香四溢的校园不仅有茶园,还有丰富多彩的茶园文创周边。茶园开采这天,小小茶艺师任歆扬带着她的小徒弟王希淳摆起了摊。“来尝一尝今年的春茶。”任歆扬学习茶艺已有两年,招揽茶客的间隙,她还不忘给大家传授一二,“除了选茶,泡茶的水也很有讲究。”

品茶之余,大小茶客对摊位上摆放的手工茶皂等产生了兴趣,茶皂形状各异、颜色不同,有粉色的,有紫色的,还有蓝色的。“茶皂里的茶籽粉来源于我们松鼠茶园去年11月份收获的茶籽哦!”乐庆自豪地说,第一批茶皂推出后,受到了师生的欢迎,目前展示的茶皂属于所剩无几的稀有品,今年,茶园计划多制作一些。

此外,卡通松鼠挂件备受青睐。挂件分为“恭”“宽”“信”“敏”“惠”五款。倪婕介绍,这五字由儒家思想“仁”衍生而来,是学校“恭仁、宽仁、信仁、敏仁、惠仁”德育特色课程的名片。茶园项目化学习不仅包含劳动教育、科学探究,也融入了德育的元素,鼓励师生在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融入创意。

松江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梅

上篇:下塘社区举办“月末小课堂”委员沙龙
下篇:工程大泗泾附校科学教育进大学
分享到

↑ TOP


http://1.15.183.186/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民晚报社区版古镇泗泾
http://1.15.183.186/content/2024-05/05/000834.html
新民晚报社区版古镇泗泾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