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巴黎大学图书馆里,收藏着我国元末明初的史学家、文学家陶宗仪的巨著《南村綴耕录》。这在国外大学里显然是不多见的。《南村辍耕录》共30卷,记载了元代典章制度、艺文逸事、戏曲诗词、民俗民风、农民起义等珍贵的文史资料。而陶宗仪在泗泾南村前后隐居的几十年中,耗费二十多年时间写成了这部巨著。
(三)缔姻缘饱学之士结名门
陶宗仪曾于30岁左右随父陶煜宦游松江,随侍父亲身边,并与费元珍完婚。费元珍是松江人,其父费雄生养三女,即元珍、元诱、元徽。费家从费雄的祖父镇国上将军、福建宣慰使费榕伊始入籍华亭,费氏三代久居松江,身登显宦。元珍之父费雄累官海道漕运都万户。陶宗仪的父亲陶煜与费元珍的父亲费雄,都曾有过在松江做官任职的经历,又因陶煜的妻子赵德真的关系,与费家原本就是远房亲戚。所以两家早在门庭皆显风光之时,就定下了陶宗仪与费元珍的这门亲事。
陶宗仪的妻子费元珍是中国四大楷书家之一的赵孟頫妻子管道昇的外孙女,这样算来,陶宗仪便是赵孟頫的外孙女婿。管道昇是元代著名的女画家,华亭(今青浦小蒸)人。朱谋堙《画史会要》卷三引《太平清话》云:“管夫人出泖西小蒸,今其路尚名管道。”小蒸,元时属华亭所辖,因人文荟萃、景色秀丽而美其名曰“贞溪”。管道昇擅画兰竹山水,尤擅画墨竹,诗文功底很深,她所作的一首《我侬词》软语温存,表达了她对赵孟頫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被传为佳话。
陶宗仪与费元珍完婚后回到了黄岩老家。然而不幸的是,台州地区兵火接连不断,且很难预测还要持续多久。为此,陶宗仪产生了移居松江的想法。这里有诗为证:“故喜吴淞堪寄食,不愁红汉尚屯兵。”又一首《晓发松江》诗云:“避地侨居泖水滨,相看白发与时新。”
陶宗仪与妻子费元珍恩爱有加。这从友人童纪《西郊笑端集》卷一《南村杂兴以韵陶九成十首》中足可窥见,诗云:“尽称家法好,生计孰云疏。妇肯随夫唱,儿能读父书。”费元珍死后,陶宗仪在《南村诗集》中流露出对发妻亡故的锥心伤痛,如“尘锁断弦琴,悠悠岁月深,遗言仍在耳,恶曰倍伤心。路隔重泉沓,坟封宰木阴,临风耿无语,老泪一沾襟”。
注:赵孟頫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之弟赵德芳十一世孙。他天资聪慧,才华出众,书画、诗词、音律等方面均负盛名。他的书法风格秀逸,独树一帜,被誉为“松雪体”;他的绘画飘逸蓬勃;画马神情若奔,开一代新风。
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