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报业巨子史量才

穆紫
2021年05月10日  浏览量:111

(二)启蒙师恩

史量才自7岁那年母亲在江宁龙都杨板桥村乡间去世后,已在松江府娄县泗泾镇上开设史太和堂中药店的父亲史春帆便将他从乡下带到泗泾,跟随泗泾当时很有名气的塾师戴葵臣读书。

戴葵臣,清道光十年(1830)生。咸丰元年(1851)21岁时中秀才。以后随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战火不断,一度考举人的乡试被中止。戴葵臣为避战乱,也迫于生计,便在家中开设私塾学馆招收学生授业。戴葵臣为热心教育,造福桑梓,对学生有教无类,往往免去贫寒子弟的学费,因此深得泗泾当地百姓的爱戴和称崇。

他深谙教书育人塾师责任在肩。特别是启蒙教育,对学生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于是他充分利用系列读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神童》《幼学琼林》之粹华,向学生进行爱国立志、立德教育。而在我们传统教育中,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故而戴葵臣尤其重视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书的传授讲解。因此,凡其所授生徒皆晓以人生对国家、社会、父母、师长、亲朋应尽的责任。正是戴葵臣的学馆,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而育人尤以育德为先。所以在他所授业的生员中可谓“桃李满天下”,大多出类拔萃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其中特别是以后成为报业巨子、人民喉舌的史量才。可说戴葵臣作为史量才的启蒙恩师,对他今后的成长、乃至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里还有一段重要的史实作为佐证。

光绪二十五年(1899),史量才十九岁那年以娄籍赴松江府贡院参加童试,结果以诗文俱美而以第九名中秀才。当放榜不久,便有同考的落第者因心态不平妒忌而告状到县府,说史量才不是本地人,是冒充娄籍赶考,不合考规,要求取消史量才的生员资格,结果被取消了。闻听此事后的恩师戴葵臣,此时已是69岁高龄老人,他不顾自己年迈体衰,定是乘坐船只亲赴娄县衙门求见知县,当面陈请国家正是用人之时,需念培养人才之不易,不应以出生之地籍枉误人才;况且史量才七岁时便来泗泾,因此,在籍娄县早已满了十年,望正堂大人明鉴。当时幸亏主考官尚未离去,便与知县一起从卷籍里调取史卷重阅。细看之后,皆叹妙文国才。秀才虽小,却是宰相根苗,日后前途不可估量,遂破例以“附生”(预备生)留额,备日后缘机推荐。

事后,众人都说史量才秀才资格复能留额,实是其师戴葵臣惜才力争之功劳。戴葵臣却说:“为国育才乃塾师之责;眼见人才被无端埋没,理当义不容辞力争!”不难看出戴葵臣的光明磊落、心地坦荡,而自小受他启蒙的史量才也直接受他影响,懂得要顶天立地、堂堂正正地做人(未完待续)。穆紫

上篇:没有了
下篇:名人名字趣谈(下)
分享到

↑ TOP


http://1.15.183.186/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民晚报社区版古镇泗泾
http://1.15.183.186/content/2021-05/10/000066.html
新民晚报社区版古镇泗泾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