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泥城桥”的由来

许展鸣
2021年06月10日  浏览量:105

上海新闸路、北京路与西藏路的交界处,至今仍被人们习惯称之为“泥城桥”。那里既无泥城更无桥,这称呼是从何而来的呢?

原来,一百多年前,现在的西藏路是一条通苏州河的水浜。1845年上海开埠租界后,水浜以东、南京路以北属于公共租界地面。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租界当局惊惶失措,便从现今的海宁路起,越过苏州河,直达南京路,在租界周遭筑起一道泥城,由英、美洋枪队日夜据守。水浜上原有三座小桥,因泥城沿浜而筑,人们便称之为泥城桥;南京路偏北的一座叫南泥城桥,凤阳路口的一座叫中泥城桥,新闸路口的一座叫北泥城桥。1853年,小刀会起义军曾一度攻打到南泥城桥堍,租界内的殖民统治者凭借洋枪洋炮与这座泥城,总算安然无恙。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英、美侵略者要挟清朝官府建立跑马厅(今人民广场,)乘机越界筑路,扩展租界,泥城于是拆除。不久,小浜也填没了。三座泥城桥自然也就成为多余的了。南泥城桥和中泥城桥在光绪年间即已拆除。南、中泥城桥拆除后,“泥城桥”变成了北泥城桥的专称。此泥城桥的桥墓一直保留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才最后拆除。因为它存在的时间较久,所以流传人口,沿称至今。

追溯泥城桥名称的由来,可知它乃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付中国人民革命的产物。因此,今天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作为一则反面教材,告诉年轻的一代,让他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许展鸣

上篇:杭州张小泉剪刀
下篇:衣襟划破功自成
分享到

↑ TOP


http://1.15.183.186/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民晚报社区版古镇泗泾
http://1.15.183.186/content/2021-06/10/000116.html
新民晚报社区版古镇泗泾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