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六汤圆广利粽,洪喜摊粉味不同,腐干出自三星斋,洪兴美酒酱同丰”,这是长期以来流传于泗泾地区美食小吃的民谣。
而这其中的“广利粽子”就是开创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店主周广利开设在泗泾镇道院弄口(现文化路南路口)的“延寿斋”粽子店,当地人因店主是叫周广利,就称这店为“广利粽子店”,反把“延寿斋”这三个字渐渐给淡忘了。
广利肉粽制作主要是由周广利的妻子打理操作。肉粽选择上等本地产的香粳糯米制作,肉的肥瘦、大小都有一定的规格标准,选择夹精夹肥的五花肉,大小一致,每只重50克,呈长方形扎粽,肉多而米少,用历年陈汤烧煮,煮熟后的粽子具有松、鲜、爽、香、酥的特点,特别是肉料夹精夹肥,煮熟后的肥肉汁液浸润在糯米的米粒中,晶莹而醇香,食欲为之大增,齿颊留有余香。粽子用当年新稻草结扎,故而有缕缕清香。广利粽子在松沪一带销路一直很好。上世纪20年代初,在上海徐家汇孝友里口及南京路浙江路口的土产公司设有代销处,粽子价格单膘(粽内包一块肉)1角,双膘(粽内包二块肉)2角。市区居民购粽者络绎不绝,有人曾以此粽作礼品带到北京,数天后都不变质,吃口依然如故。为此,名声大振,顾客近悦远来。不但饮誉江浙沪二省一市,连远在京津也有人远道来购。此后,在泗泾镇上也相继出现“多寿斋”、“益寿斋”等粽子店,规格质量尽管基本相仿,但在制作技术上总比“延寿斋”略逊一筹故而生意清淡。
由于周广利膝下只生一个女儿,女儿又远嫁他乡,随着妻子的年老力衰,家中已无人打理维持“延寿斋”粽店的生意而在抗战前夕关闭。
1956年公私合营时,泗泾镇上的饮食小企业也组织起来,合并成由餐饮商店所引导的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下面有四个点心店和两个饭店。点心店里的广利点心店,由在泗泾解放前就在该店当学徒的周文辉当负责人。他的师傅郦春林熟知广利粽子的制作方法,于是,就在广利点心店里,重新恢复了濒临失传的泗泾广利粽子的生产和供应。
生于1946年的王佩华,1960年参加工作后进饮食业当学徒,直至1996年退休。她当时在泗泾饭店当服务员,在做学徒期间,她所工作的泗泾饭店正好与广利点心店面对面,平日里经常有机会到广利点心店走动,对他们的粽子生产也有所接触,还经常在同龄伙伴的鼓励怂恿下学包粽子,对此也越来越熟练,久而久之,她对广利粽子的传统工艺也有了深刻的了解。改革开放后,泗泾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对本地名特优产品的挖掘,面对泗泾餐饮行业的传统产品的后继无人,越来越少的现象,泗泾镇政府对此多次进行动员,希望已退休在家的王佩华,把泗泾广利粽子重新挖掘、传承下来。而她也正有此心,想趁着自己还不老,还有精力来发扬光大家乡的美食小吃,为丰富当地百姓生活尽些绵薄之力。后来在镇政府的扶持下,她开设了门店,以爱人吴成林之名为门店法人代表,在经营过程中,又经常得到她当年的同龄伙伴、广利点心店负责人周文辉的徒弟、现今的国家级高级烹饪技师和国家级中式面点师王中清的来店指导和帮助,因此,粽子的品质越来越好,生意越做越大,特别在世博会召开期间,生意更加火爆。
如今的广利粽子外型呈长方型,用当年新稻草紧紧结扎,250克一只,米不粘壳。粽内肉也特别,有红白两条,一肥一瘦,因而吃起来很方便,酥、松、鲜、糯,咸淡适口,香气浓郁,煮粽子的 “老汁汤”,不时加水添补,但不换汤。而广利粽子如今的选品用料十分讲究,采用安徽南陵、泾县等地的上等糯米,粽肉选用放心冷鲜肉,弃用热气肉。包粽子的箬叶来自福建,既香又环保,连扎粽子的稻草也要用当年香粳米的草杆。炝糯米的作料如味精、酱油均选自沪产冠生园公司及海天集团。
在制作流程上严格按照净、清、环保的理念。每煮一锅粽子都是事先将糯米定量计秤,之后进行淘洗,且必须落水淘洗至少三遍,洗净后沥尽水脚,待醒米后加作料拌和;所放的作料如味精、酱油、糖也都定量计秤,实行科学配方;再醒料三小时后才开始包扎。粽肉选用冷鲜猪后腿肉,以及大排肥肉膘,按规格切配后,放清水浸洗直至清爽,沥水后加定量作料;包粽子的箬叶和草杆用沸水煮透,捞起后用清水洗净沥干,然后才能包扎,包成形的粽子呈长方形,四角分明,大小一致,绿色外壳,稻草结扎。最后下锅用老汁汤焖煮四小时,醒一小时,五小时后起锅,待冷却后,即可包装出售。由于配料适宜、咸淡适口且香气浓郁,故而顾客门庭若市,络绎不绝。
如今广利粽子店已被评为泗泾镇古镇特色、百年品牌,是松江区烹饪协会会员、协会诚信服务单位。在泗泾镇政府的授权和支持下,于2004年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广利”商标,并于当年注册成功。2006年上海为举办世博会,在由市商业联合会、上海市烹饪协会等组织的在闵行区政府展示和认定的上海名菜、名点评定活动中,经国家级专家品评,对郊区餐饮行业进行名菜、名点认定后,广利肉粽被认定为松江区选送的14道农家菜和点心的上海名菜、名点之一,获得“上海名点”称号。
2007年10月松江区举办松江旅游购物美食节,广利粽子店受邀参加,时任张培荣副区长来到现场观看并品尝了广利五花大肉粽。在场顾客纷纷称赞:“这粽子的口味确实是我们松江的滋味,又松又糯。”广利粽获得了区商务旅游委员会以及区餐饮协会颁发的优秀奖。
2010年松江区在世博会期间举办了“游九峰三泖,品松江佳肴”的松江旅游购物节,广利粽子作为为数不多的“增量、优质、优价服务展销单位”参与活动,吸引了众多顾客,他们在品尝广利粽子后,无不竖起大拇指连声夸赞,不少顾客吃后还不忘买些带走,让亲人一吃为快。而广利粽子店的五花大肉粽又在这次的世博旅游购物节中荣获“松江著名点心”称号。
与此同时,介绍广利粽子的文章也不断见诸《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松江报》。同时还参加了上海电视台举办的《百姓戏台》《笑林大会》等节目,不断提升它的知名度,迎来了各地民众争相一尝为快。甚至连港澳台地区客商吃后也赞不绝口。广利粽子还销往武汉、重庆、西安等地,甚至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国,真可谓声名远播。
201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在闵行区浦江镇召稼楼举办的端午节群“粽”争霸赛中,广利粽子店荣获了“亚军”。
汇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上百种地方特色小吃的松江美食节于2019年11月17日在松江五龙广场拉开帷幕,持续4天时间。本次美食节作为2019年松江购物节的特色活动之一,受到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的支持。不仅汇聚了松江本地知名美食张泽羊肉、广利粽子、叶榭软糕等多种特色美食,也集聚了其他兄弟城市的特色美食,比如杭州“楼外楼”的各式糕点、嘉兴“味德丰”的五道酱鹅。安徽“刘鸿盛”的各种小吃、芜湖“耿福兴”的汤包和烧饼等等。广利粽子在参展中获得好评。
2019年,作为庆祝建国70周年重大庆典,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在浦东新区芳甸路龙阳路新国际博览中心E5馆举办上海餐饮“非遗”美食技艺展示,从11月12日至14日。本市功德林、上海老饭店、南翔古猗园3家国家级“非遗”;国际饭店、杏花楼、老正兴等16家市级“非遗”,以及沈大成、大富贵、金山堰菜、松江广利粽子、浦东三林本帮馆等区级“非遗”,以及香港“非遗” “乐满家”共26家企业参展此次上海“非遗”美食技艺展示,而松江区就广利粽子一家参展。松江广利粽子获得上海餐饮烹饪行业协会颁发的“上海金牌小吃100强”荣誉称号。
在历经120多年沧海桑田变迁后的今天,广利粽子涅槃重生并发扬光大,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更是改革开放春风哺育下的硕果。
选自学林出版社《松江老字号》
作者:李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