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闻一多治印

相益辉
2021年07月10日  浏览量:100

鼎鼎大名的作家闻一多,在抗日战争时期,竟为了生计所迫,而不得不公然挂牌治印。

1944年,闻一多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授,这么一个知名的作家,学者,教授,薪俸却十分低微,加上到昆华中学兼课,依然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于是只好干起治印这门“手工业”行当,以略增收入,聊补无米之炊。

而他的治印,还是有西南联大的校常委,院长、系主任以及朱自清、沈从文等知名教授联名推荐介绍,堂而皇之地公开挂牌,浦江清教授还用骈文写成了启事,讲明我国篆刻的源远流长,闻一多治印的精当,广告上又写上治印收取润金的标价。这样的盛举,自然轰动一时,仰慕篆刻的,附庸风雅的,希冀得识名家的,都争相求他治印,生意之兴隆由此可见了。

然而这使他矛盾了、惶惑了,正如吴晗所说,印少了要挨饿,印多了又要影响工作。

闻一多早年留美学过美术,对金石甲骨很有研究,在篆刻艺术方面造诣很深。每于夜深人静,妻儿酣睡之后,仍披着长袍,不停地刻着、刻着。然而,并非凡付钱者他都给刻。当时囊括军政大权的云南省代主席,“一二·一”惨案的刽子手李宗黄,曾送来上好的石章一方,并称酬金从优,让他治印,闻一多断然将石章退了回去,宁肯饿死,不结权贵。其凛然正气和不阿刻骨,可见一斑!而另一方面,他又主动为吴晗、朱自清、吴有训等教授,甚至一些同学刻过印。他在给华罗庚教授刻得印章边款上,还刻下如此意味深长之词:“甲申岁晏,为华罗庚教授制印,兼为之铭:‘顽石一方,一多所凿。奉贻教授,领薪立约。不算寒伧,也不阔绰,陋于牙章,稚于木戳。若在战前,不值两角’。”深挚之情谊,跃然章上,很多人都以能得他刻之一颗印章而为快事。

谁能想到,闻一多的治印,有时还有意想不到之急用、妙用。当时,由潘光旦、闻一多、吴晗、费孝通等人创办的那份后来影响甚大的《时代评论》周刊、因要急于登记备案,闻一多便连夜赶制社章。后来民盟云南支部为防止国民党特务的迫害和破坏,决定各种文件均用化名的个人私章代替行文。当夜作出决定,闻一多通宵不眠,立即刻成代表民盟各部的四枚印章。后来,屡经战乱,国民党反动派又抄了闻一多的家,印章大多散失,但那枚社章以及代表的宣传部(闻一多分管宣传部)那枚“杨亦萱”印,至今犹在。这些印章,同闻一多先生的诗文一样,依然闪烁着不屈者的战斗光辉。相益辉

上篇:报业巨子史量才
下篇:顾绣与露香园
分享到

↑ TOP


http://1.15.183.186/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民晚报社区版古镇泗泾
http://1.15.183.186/content/2021-07/10/000154.html
新民晚报社区版古镇泗泾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