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以深学促实干,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等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有力举措,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彰显百年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是新征程上每一个共产党人肩负的使命担当。“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回往百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千难万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始终得到人民衷心拥护,最关键的就是始终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始终坚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学好党史,要讲好故事。党史、军史上的无数故事,并不只是平铺直叙,感动一下而已,而是具有深刻的现实针对性、批评力和可对照度。我们只需懂得微言大义,听得到其中的“无声惊雷”——淮海战役中,山东三百万辆小车推出了战争大胜利。老乡们为什么流传“一升米,给大军,一尺布,缝军衣,最后一个娃,送上前线去”的民谣?临汾战役中,天寒料峭,数县百万农民却无一户有门板遮风挡雨,为什么四乡百姓甘愿卸下26万副门板送上攻城火线?尤其是那个总书记三次讲到的故事——长征途中,五名女红军将仅有的一条棉被剪下一半留给房东,为什么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就要剪一半给百姓的党?故事背后,这无数个为什么,需要我们再探究,更需要我们用不忘初心的坚守去承续绵延,再写新故事。
在党的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典故“耿飚之问”。1991年,老革命家耿飚回到了阔别50年的甘肃庆阳,见到县领导时,他心情沉重地讲述了一件往事:“50年前,我们旅在这里驻防,一个战士犯了严重损害当地群众利益的错误。旅部决定按纪律将这个战士枪毙。正要枪决的时候,来了一大群老百姓替他求情,连受害者的父母都向部队请求让他戴罪立功。最后,我们流着泪接受了群众的要求。”耿飚停顿了一下,面色凝重,高声发问:“现在我要问问在座的你们这些人,不管哪一个,如果做错了事,老百姓还会不会替你们求情?”“耿飚之问”是历史经验的昭示。“得民心者得天下”,陈毅元帅曾经饱含深情地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正是依靠党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才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最彻底、最鲜活的表达,在全党全社会引发强烈共鸣。这是来自历史的启示,更是面向未来的宣示。“树高千尺,扎根沃土”。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党就能汇聚起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带领亿万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筱贤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