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力贯彻落实全员导师制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思想、生活等各方面的指导作用,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明确的、相对固定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能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
一、多元主体合力 组建导师团队
学校组建了以班主任、任课教师、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为一级团队的导师团,同时邀请社团指导教师和符合条件的教师作为二级团队导师,倡导全体教师齐参与,要求导师既要对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做指导,又要对学生思想发展、人格的形成做指导,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相统一。
二、突破匹配难点 满足多元需求
通过开展精准排摸,双向选择的方式,以1:10的比例,实现了导师和学生的有效配对。同时,学生发展处对教师、学生和家长三类群体进行深入调研,对于导师配对过程中产生的难点和痛点,传递正向声音,对于特殊学生,实施动态管理,给予特殊关爱,满足师生双向需求。
三、创新工作机制 持续增效赋能
学生发展处坚持创新全员导师工作机制,建立师生谈心辅导制度和家长密切联络制度,开展校级和年级特色活动,邀请导师参与班级共同体活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云家访、云家长会等形式,丰富了全员导师工作内容,建立新型教学人际关系和教学模式,探索一条“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教育管理之路。
四、捕捉生动案例 关注成果导向
学校在实施全员导师育人项目过程中,涌现了不少感人案例,高三4班学生邓嘉傲同学,在美术联考中取得了学校最高分的优异成绩,但其文化课不尽如人意,在导师郁青老师的指导之下,制定明确的高考目标,不断调整学习状态,进阶完成学习目标,立志要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学校实施全员导师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了自己心仪的导师。导师们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为国家和人民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