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古镇泗泾也历尽沧桑,饱经无数血与火的洗礼。
清咸丰十年(公元1850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领太平军攻克苏州,然后挥师向东,进兵上海。上海的官绅十分恐慌,担心太平军攻克上海后会对自己不利,急忙组织地方武装进行抵抗。这年6月,由出身美国的华尔纠集一批外国人组成的“洋枪队”,在一阵紧锣密鼓中匆匆出场抵挡太平军。7月,华尔的洋枪队进攻已被太平军占领的松江县城,后被忠王李秀成击退;第二次再攻,才打败了守城的太平军,从此,华尔就把松江当作洋枪队的大本营。
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初,李秀成再次进攻上海,沿途清军闻风而逃。这年农历五月,太平天国慕王谭绍光乘胜攻克泗泾,设立营房于蟠龙塘边的曾家桥(即今九亭镇与泗泾镇相交界的向阳车站附近,至今仍留有地名“营房基”之称)。并设太平天国慕王大本营泗泾镇东北的北张泾河西岸。在那儿高高竖起旗杆,旗杆上升慕王谭绍光帅旗为号令,聚太平军将士数万之众于旗下,宣誓奋勇杀敌。这里遂成为松江县城以北痛击清军和华尔洋枪队激战的指挥中心。由于慕王谭绍光攻克泗泾,并在这里安营扎寨,有力地牵制了部分清军和洋枪队的兵力,从而使忠王李秀成能游刃有余地对敌作战,收获失地。而谭绍光在泗泾的指挥中也运筹帷幄,出奇制胜击败敌人无数次的进攻。北张泾尸骨堆山,血流成河,在泗泾的地方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此后,由于太平天国定都之地天京(现南京),告急,慕王谭绍光等太平军不得不忍痛撤离去救援天京,致使泗泾又重新沦落到清军手中。但人们为了纪念当年慕王曾驻军这里,就把这里曾经高高耸起过旗杆的地方,称之为“旗杆头”,以后这里曾经作为赵非泾村的旗杆头生产队。
而在当年驻扎过对付太平军清兵的营地,被人们称之为“满洲城”(现江达北路底一带的民房)。而那个帮助清政府在松江一带镇压太平军的华尔,也在1862年9月21日在浙江慈溪一战中,被一发炮弹击中,结束了他那恶贯满盈的可耻人生。施政 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