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含山县有个昭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昭关是吴楚两国交界之地。当时,吴国有位大夫叫伍子胥,是楚大夫伍奢之次子,伍奢在楚国为官,忠心耿耿,却遭到奸臣们的陷害,投入监牢。为了斩草除根,楚王千方百计地引他两个儿子回家。长子回家被害,伍子胥躲避在隐士董皋公家中,整整七天七夜,头发、眉毛、须髯全部白了。(京戏中说他是一夜须白)。据《韩非子?说林上》载道:伍子胥在边境被楚国边防官员捕获了。边防官员审问伍子胥时,他没有隐瞒自己的身份,坦然承认自己就是伍子胥,而伍子胥问昭关官员:“你知道楚王为什么抓我呢?那是因为他想要我的那颗宝珠。可是,我偏把宝珠丢失了,对他讲真话也是无济于事的,他是坚决不相信的。眼下,你若把我送到楚王那里,我就说那颗宝珠被你抢走了,并且吞到肚子里去了。”那官员听了伍子胥的一番话后,毛骨悚然地待在那里。心想,如今伍子胥就是个亡命之徒,假如他在楚王面前那么一说,楚王为了得到那颗宝珠,定会将我开膛破肚的,那我岂不一命呜呼哉矣!时下,倘若把他送给楚王,无异于将自己也送入虎口?
于是,他对伍子胥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并对手下说:“经本官审讯,已验明正身,他不是伍子胥,放他走吧!”
从此以后,人们就把对某人某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过于追究的行为,称之为“睁一眼、闭一眼”。
杨玉红